NEWS
IM竞猜新闻资讯
im电竞app【众声像】从赤脚医生到中国美协 他给
im电竞app【众声像】从赤脚医生到中国美协 他给蔬菜赋予了灵魂[提要]从小酷爱艺术,却在父亲的安排下走上行医之路;原本可以在医学界大显身手,却偏偏被骨子里的艺术细胞带着“偏离轨道”;一棵棵蔬菜、一个个果实,到他手中却变成了菜博会上的万里姜山、菜山叠翠;内退之后,放着清福不享,却只身跑到北京的“贫民窟”寻找艺术真谛,在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呆了四年……他就是原寿光菜博会组委会、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于福生。
大众网7月13日讯(记者 于明效)从小酷爱艺术,却在父亲的安排下走上行医之路;原本可以在医学界大显身手,却偏偏被骨子里的艺术细胞带着“偏离轨道”;一棵棵蔬菜、一个个果实,到他手中却变成了菜博会上的万里姜山、菜山叠翠;内退之后,放着清福不享,却只身跑到北京的“贫民窟”寻找艺术真谛,在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呆了四年……他就是原寿光菜博会组委会、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于福生。
从菜乡中来,到菜乡中去。于福生用他的执着与信仰,给艺术创作赋予了生命,给寿光蔬菜赋予了灵魂,作品连续入围全国性大展,融合寿光文化、蔬菜元素、年画艺术于一体的《》,摘得“2016年农民画作品展最高奖”桂冠。7月12日,大众网《众声像》栏目组记者走进于福生,分享他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他从赤脚医生蜕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传奇史。
1958年,于福生出生于寿光县城南前三里村,虽生在农村,但是非农业户口,父母都是在职工人,严格来说属于机关子弟。父亲于来卿是时期潍坊一所卫校的高材生,技术好,中西医结合大夫。建国后便一直在寿光县城的机关卫生所工作,专门给机关领导们看病。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于来卿,不想让孩子们从政,从小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学点真本事”。
于福生兄弟3人,老大干工业,毕业后在潍坊柴油机厂实习,后分配到沂源县柴油机厂(前兵工厂),战备设备工程师,直到退休;老二于新生,1988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 ,现为山东省美术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教授,1998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和平教育工作者奖,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 百杰画家,2000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名“德艺双馨 ”艺术家;于福生排行老三。
于新生与于福生的艺术传承,源于祖父与父亲艺术方面的耳读目染。于福生祖籍潍坊寒亭区,祖母去世后,家人便把祖父接到寿光生活。老爷子喜好画画,并且扎得一手好风筝,兄弟二人经常围在边上看祖父扎风筝、画风筝、画年画;父亲于来卿也喜欢艺术,开处方写钢笔字,空闲时候就用钢笔作画,画一些梅兰竹菊作品。久而久之,俩人都受到熏陶,在心灵深处埋下艺术的种子,见到艺术创作就挪不开眼睛。
父亲于来卿看在眼里,便想“你们从小爱好绘画,但毕竟我一辈子行医,总得需要找一个传承者,不能都去画画呀”。父亲有意让于福生,便想了一个法子,让兄弟俩比试一番。当时俩人开始喜欢上了用瓣子土(红土)搞泥塑,捏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父亲便出题让二人捏杨子荣,然后由父亲当评委。因为于新生大两岁,总体上讲手艺要比于福生略强,父亲便借机说“你不如新生好,还是学医吧”,于是于福生顺理成章接受了父亲的安排。
于新生开始潜心钻研艺术,毕业之后先去了电影公司就业,以后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于福生则从小跟随父亲学医,经常跟着父亲出诊,针灸、打针、包扎等技术在中学时就都能熟练掌握。于福生高中就读于寿光县城关二中,当时学校有体育、机械、美术、医疗等专业课,医疗专业培养乡村医生(赤脚医生),im电竞父亲便提议“专业就报赤脚医生”。但对于跟随父亲学医多年的于福生来讲,专业课都太简单,便在学习之余坚持绘画,学校大型活动的宣传栏、宣传车等,都由他来承办。
那时候班与班之间的比赛,都得靠学生创意,因此于福生颇得班主任孙荣堂喜爱。高二一次在体育场上全校大课,题目叫《怎样出黑板报》,便由于福生讲,当时个子小,他坐下别人看不见,学校便在主席台竖起大黑板,于福生站在桌子上讲。有了班主任的支持,于福生便把学医之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艺术上,绘画和艺术始终伴随着他在学校期间的这段时光,这也为以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毕业后,国家下来政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锻炼,不再安排工作。原则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跟随大部队到支援地方建设;一种是非农业户口可以回自己村里,叫回乡。父亲便替他选择了后者,回到南前三里村,在村里卫生室干了赤脚医生。因为当时村里知识分子少,于福生在干卫生室的同时又兼任起了办公室村文书的工作,在村里搞宣传活动,村里有宣传任务时写公告,给乡里写汇报材料等等。
就这样干了大约一年,三里村与南关成立联办中学,属于片区里的村都有任务,挑选高中以上的知识青年到学校任教,待遇还是由村里支付。于福生又被村里委派,成了联办中学的民办教师,主要教美术、历史、im电竞地理等副课,没有当班主任。“那时候刚高中毕业不到一年,去教初中,与学生们年龄差距不大,就跟孩子头似的。”于福生称。
1977年年底,上面再来政策,下乡知青返城安排工作。此时,原来的机关卫生所已经改制为职工卫生所,针对寿光厂矿企业诊疗服务,规模相较之前又增大许多,为工业局下属单位。因为返城人数不多,有工作意向可以向劳动局申报,父亲于来卿便提出申请,将于福生安排到了职工卫生所继续学医。于福生便从拉药匣子开始识药,空闲时间则研读《本草纲目》、《伤寒论》、《解剖学》等基础性医学书籍。
老爷子严管有加,于福生也学习刻苦。次年潍坊地区药材部门组织的“一把准”抓药比赛,60余人参赛,于福生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因其聪慧好学,在卫生所比较重用,领导便与于来卿商量,能否让于福生调到办公室干事?父亲其时已因病在家休养,但并未答应。后来职工卫生所成立职工医院,准备上X光透视机器,于福生便被派到人民医院学习放射,学成后回到职工医院干放射科兼中西医结合门诊,正式成为大夫,同时负责办公室文案。
1984年前后,职工医院解散,成立中医院,各厂矿成立卫生所,于福生便去了卫生局监管下的马店医院工作,依旧干放射科。im电竞而在此期间,于福生从未间断对艺术的追求与研究,学习电烫画,用电烙铁在三合板上面烫画,再用喷灯渲染,烫成山水系列,卫生局及县领导知晓后,也经常去索画。“想不到做医生不出名,这个还挺出名。”于福生笑称。
父亲去世后,时任寿光卫生局局长王江 便有意将于福生调至卫生局办公室工作;而当时寿光市计生委也征求他的意见,因计生委宣传工作重中之重,同时亟需乡镇计生服务站透环员的培训老师。于福生权衡再三,决定去计生委,因其考虑到透环员的培训工作较简单,33个乡镇,不用几个月就能培训完毕,剩余时间可以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拓宽对艺术的研究道路。
1986年,经分管副县长批示后,于福生调至计生委宣教科,负责扎宣传车、出宣传栏、办培训班等等工作,计生委录像机、相机、扩音机等设备一应俱全,于福生也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再自己圈子中大显身手。当时并没有霓虹灯、LED等先进科技,春节文化宣传就靠宣传车。每年春节,都在步行街上搭建观礼台,县领导集中在观礼台上审阅,而计生委的宣传队伍每次都能拿第一名。
于福生设计的宣传车阵容,第一辆为龙车打头(直至现在,元宵节彩车依旧延续这种形式),后面紧跟5辆五十铃,分别置有“计划生育好”五个大字,车上载有发电机,灯光闪闪,再往后便是33个乡镇的宣传车,车上或载歌载舞,或有各乡镇的特色民俗演出。通过宣传车扎制,于福生也将于新生、王子成、杨国春以及老文化馆副馆长孙效仁(音)等造诣较高的一部分艺术家聘请过来参与。就这样,于福生在计生委一直干到2000年。
2000年,担任过于福生初中美术老师的张嘉庆时任寿光市菜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他一直对于福生的成就比较了解、认可,因此跟市领导汇报,将于福生调到菜博会帮忙,负责包括舞台设计、现场策划、进度监工等等工作。“那时候不是常年办,头年的10月份开始准备下一届,菜博会结束后出去学习,回来后上几个月班,到10月份又去,就这样坚持了四、五年。以后就不是帮忙了,长期借调。”于福生介绍。
那时的于福生是微机盲,不会看图纸,对电子设备一窍不通,便逼着自己买微机学习,而对于全部是英文界面的PS等软件,只能靠死记硬背,最初那两三个月基本没怎么睡觉,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学习,凭着一股韧劲,硬生生学会了电脑设计。时任寿光市委刘命信安排任务,要设计一个装菜博会邮册的手提袋,征集设计方案,匿名进行评选,经再三筛选,刘命信最后敲定。而最后敲定的这个方案,恰好由是学电脑最晚的于福生所设计。
自此以后,菜博会一些材料及画册的设计、执行等工作全部由于福生负责,在时任宣传部副部长郭笃平带领下,到深圳对接制作。因工作成绩优异,2006年于福生推荐副科,关系依旧在计生委; 2009年提正科,任菜博会组委会办公室、示范园副主任、艺术总监 ,关系调到菜博会;到2013年,于福生内退,关系转到机关单位事务局。菜博会上著名的《万里姜山》、5号厅的《菜山叠翠》等震撼景观,都由于福生设计。
于福生称,菜博会工作期间里,对他艺术方面的成就起到关键性作用,特别是通过接触蔬菜,使他更了解蔬菜特性,更热爱这片土地。因此,与于新生联合创作《飘香的风》,与杨国春联合创作《春牛献瑞》等作品,期间融入年画风格,用另一种方式反应寿光蔬菜文化,而《》,把童男童女与蔬菜大棚完美结合,变成抽象艺术画,于福生给寿光蔬菜赋予了生命与灵魂。“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蔬菜的认知和积累,来源于在这个地方亲身经历的时光。”于福生称。
内退之后,杨德峰爱才心切,坚决不让于福生离开岗位,但因对艺术的渴望愈来愈强烈,于福生依旧以尽孝为由坚持离岗,只身去了北京学习,那时杨国春等人已早其半年到京。在问古斋书画社寇建军的介绍下,于福生师从原中国书画院院长龙瑞,到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凤凰岭书画社深造。凤凰岭书画社依山而建,实际上属于北京的“原始贫民窟”,那里远离尘世的喧嚣,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追求和深造的艺术家。
于福生到了书画社,不是学习单一的山水、花鸟绘画,而是综合研修国学、太极、儒、释、道等多种层次文化,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从零开始,从临摹开始,学习真正的基础,书画的来历、笔法以及如何提高。龙老给他们布置任务,临摹山水,然后集中看,定期点评,也会带他们出去写生,助教则与他们朝夕相处。“真正的一种综合提升,在这里找到真谛了!”于福生称。
跟随龙老把基础打牢以后,于福生又师从另一位导师,跟随学习创新创作与参加国展。这位在天津画院任教的导师教他如何创新,如何在技法上、构成上提升,如何找准作画的题材和主题等思路。“国际级展览必须有新的创意、新的思路,笔墨应当结合时代,起码知道什么时代什么画风,怎样代表当时时代特点,针对当前选材如何突出,研究创作什么东西。多年积累和沉淀,加上新的技法,经导师一点,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
谈及在北京的收获,于福生称“很苦”,但也很满足。首先要扭转心态,在这里再也没有菜博会,而是小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其次要扭转生活状态,在这里生活起居、洗衣做饭都全部靠自己,为了节省费用,租住在背阴潮湿的小房子里,因为要靠工资来维持学习不够,妻子还得资助。在北京,于福生接触到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品德得到进一步升华。“把中国人优良品德都包容进去才能提升绘画水平,约吃苦越好,激发努力创作。”
于福生的理解,绘画里包括很多门类,人物、山水、花鸟等,其中花鸟包括蔬果画,寿光是蔬菜之乡,作为艺术表现的话,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品种全、规模大,而且艺术形态广,因此就可借助优势往这方面偏重。“山水与蔬菜花鸟也能结合,既然万里姜山、菜山叠翠能结合,那在绘画上完全可以,有很多艺术手法。在我的创作题材上,还是要贴近本土、贴近生活,以这个点宣传寿光,菜乡人做菜乡事。”
通过在北京学习,于福生已经与一些机构建立良好关系,准备在明年正式退休之后,与北京方面深入合作一些事情,把画蔬果类的全国大家请过来,把寿光做成一个采风基地,“想画蔬菜来寿光”,共同参与探讨。知名大家,主体明显,下一步将通过各界支持,争取在蔬果类专业题材上做高层次画展交流,既能借助地理优势扩大影响面,也能与本身想发展的东西做有机结合。
寿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孙立评价于福生说,于老师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一直对绘画持探索和研究心态,他是一个研究学问的人,作品涉猎面广,笔意灵动,用墨自然,因为他性格大气,因此画面感不纠结,有张力,远看有气势,近看有东西,里面含着更深层次诗意和意境。“有些人在一种物象里面重复画一个作品,他有画画天赋,心中有诗性有诗意,所以他创作的题材,每一副作品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他独到之处。”孙立表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